怕冷怕熱與體質有關?那你是什么體質?
中醫診斷疾病的原理,“有諸內,必形諸外”,指通過觀察身體的外在表現,便能辨別出人體的寒熱狀態。
寒證冷、白、稀、靜
“冷”
即自己覺得冷,平時也怕冷。除此之外,還伴有如下癥狀:
● 手摸起來很冰;
● 到冬天就覺得不舒服,夏天會好一些;
● 平時喜歡喝熱的湯、吃熱的東西,不喜歡吃涼的東西;
● 冬天整天抱著暖水袋或者衣服穿得比別人多。
“白”
“白”就是面色比較蒼白,口唇比較白,舌色比較淡。另外,有些人的排泄物、分泌物也是白色的,如痰、鼻涕,或者小便沒有什么顏色,大便顏色也不是很深等,都是寒的表現。
“稀”
鼻涕很稀,就像水一樣一直滴下來,或者咳出來的痰很稀,排出的大便是稀的或常拉肚子。
“靜”
通常喜歡安靜,不喜動。
如果有冷、白、稀、靜這些特點,就可以初步判斷為寒證,通常用溫熱的藥來治療,體質偏寒的人也要用溫的方法來調理。
日常生活中,如:
● 常用于防治風寒感冒中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癥狀的生姜、蔥白、香菜;
● 適用于寒證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的干姜、紅茶;
● 適用于肢冷、畏寒、關節冷痛等的辣椒、酒等,都屬于溫熱性質的食物。
另外,可用于寒證或體質偏寒的調理方法還有艾灸、泡溫泉、熏洗療法、藥熨、按摩、體操等。
熱證熱、紅(黃)、稠、干、動
與寒相反的就是熱,體熱的人通常表現為5個特點:
“熱”
“熱”指人本身沒有體溫升高,但總覺得很熱、很煩,人容易著急,或某一個局部覺得熱,如手足心熱、背部熱等;冬天舒服一點,夏天更嚴重;吃熱的東西覺得難受,喝涼的東西則會舒服一些。
“紅”
“紅”指面紅、眼睛紅或者舌頭很紅,口唇很紅;
“黃”指的是分泌物、排泄物是黃色的,比如鼻涕、痰、小便都是黃色的,咳嗽出來的痰是黃的,鼻涕擤出來也是黃的。
“稠”
主要指分泌物、排泄物是黏稠的,如鼻涕擤出來是黏糊糊的,一直擤不掉;痰是黏糊糊的,不好咳出來,這都是熱的表現。
“干”
口渴、大便干、小便比較少等。
“動”
就是喜動不喜靜,熱的時候人就會感到煩躁,夏天再被蚊子吵一下就會更煩,輾轉反側。
對于熱的病證我們就用寒涼的藥來治療,體質偏熱的人則是用涼的方法來調理。
食物中蘿卜、梨、綠豆、豆腐、薏米、綠茶、白木耳等都是偏涼的。
你是否有其他婦科問題需要咨詢?
別擔心,還有我們
咨詢一下你就知道了
長按識別二維碼
24小時免費在線咨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