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過少,危險多
正常羊水的量隨妊娠時期的不同而變化。例如,在妊娠4個月左右時,羊水量約200毫升;約7個月時,羊水量則為1000左右;到妊娠晚期,羊水量逐漸減少,到妊娠37周,羊水量可減少至800毫升。
當妊娠足月時,羊水量小于300毫升,則稱為羊水過少。
這時會造成一些問題。因為羊水是寶寶生長發育的環境,具有緩沖外來壓力,使寶寶免受震蕩;還可防止寶寶體和羊膜粘連,利于寶寶的正常發育;在分娩時還有助于擴張宮頸,清洗及潤滑產道。因此,羊水量過少是不利于寶寶的正常發育和分娩的。
原因,兩頭都要找
既然羊水過少如此危險,而要糾正這種情況,就必須先找到原因。
羊水過少的原因,可以從兩方面——寶寶和媽媽去找。
寶寶的問題:如寶寶泌尿系統畸形,包括先天性嬰兒型多囊腎、腎缺如、泌尿道梗阻等等,有相當比例(約1/3)的羊水過少與此因素有關,尤其是比較早期出現嚴重的、頑固的羊水過少者。
媽媽的問題:媽媽的血容量不足,或合并某些疾病可引起羊水過少。例如媽媽長期慢性缺氧(如合并某些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嚴重貧血或失血,這時身體各器官的血流量降低,血清滲透入羊膜腔內,形成羊水的量自然減少。
再如媽媽有妊娠期高血壓、胎盤功能減退、胎盤水腫等情況,也會導致羊水過少。
最近發現,有一些媽媽的血液檢查顯示凝血功能過度亢進,這時血液很容易凝固形成一些很微小的栓子,堵塞微小血管,從而減少了胎盤血液供應,影響羊水的形成。
最后,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等),可通過胎盤影響寶寶,引起寶寶尿液生成減少,從而造成羊水過少。當然,如果出現胎膜早期破裂,羊水不斷外漏,顯然會使羊水大量丟失。
主要靠產檢發現
大部分羊水過少孕婦一般不會有明顯不適,所以一般都是在孕婦產檢時,由醫生體檢或超聲波檢查發現。
但個別準媽媽,可能會覺得肚子增大的速度變慢,胎動的感覺比以前明顯,有時一次胎動可引起明顯的腹部疼痛感。這是由于失去羊水的緩沖作用,胎動力量直接作用于局部子宮壁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的。
產檢時,常常發現宮高、腹圍明顯小于相應停經周數,而且腹部時感覺子宮浮動感不明顯等。這時,醫生往往會建議孕婦做B超檢查,以準確估計羊水量。
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腎病、紅斑狼瘡等疾病,也會造成羊水過少。因此對于這些孕婦,更應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超聲波檢查,以及時發現羊水過少的情況。
治療,不同時期方法不同
羊水過少的治療與妊娠周數相關。
孕中期發現的羊水過少常常合并寶寶畸形,需要細致檢查(如進行臍血或羊水染色體檢查,排除染色體異常)。當排除寶寶畸形可能后,可嚴密觀察寶寶在宮內的情況,及羊水量的變化。
如果是由于母體血容量不足,或缺氧引起羊水過少時,大量飲水、靜脈輸液以及吸氧的確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對于凝血功能亢進的媽媽,可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靜脈輸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使血液不那么容易凝固,胎盤的血液循環更加通暢,利于羊水的形成。
必要時還可以采用羊膜腔內灌注療法,即在B超引導下用穿刺針經腹向羊膜腔內注入適量的生理鹽水以改善羊水過少的狀況。這種方法現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采納,尤其是對于一些較早期出現不明原因羊水過少的孕婦,寶寶不成熟,羊水灌注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羊水過少對寶寶的影響,維持寶寶的正常發育。
但是進行這些治療前一定要先進行全面的評估,治療時必需要住在醫院,在嚴密的監測下進行,以防過敏反應、出血傾向、早產、流產、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如果是在妊娠晚期發現的羊水過少,并排除寶寶畸形后,可詳細評估寶寶宮內情況,促進胎肺成熟,當寶寶成熟后應盡快終止妊娠。終止妊娠的方式可以是陰道引產分娩也可以是剖宮產,要具體根據寶寶及母體狀態來選擇。這種情況,大多數可以順利分娩一個健康的寶寶。相關閱讀:呼和浩特婦科醫院
鏈接:晚期妊娠,堅持數胎動
妊娠28周后,媽媽們要堅持數胎動,自我監測寶寶的情況。
具體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固定一個小時數胎動,三個小時胎動次數相加再乘以四,計算得12小時的總胎動次數。
若12小時胎動次數小于30次,或與以往相比有明顯增多或減少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